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设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严格遴选、综合评审,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院凭借其扎实的学科基础、鲜明的育人特色和突出的建设成效,从全省众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此次全省仅有8所普通本科高校和12所高职院校获此殊荣(湖南省内的全国、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没有参与申报),这标志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正式迈入湖南省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征程,也是学校党委长期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持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体现。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为学院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增添了亮丽一笔。
六维并进铸品牌:衡师马院特色发展的成功密码。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维并进”发展格局,为此次成功入选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党建引航,高扬思想旗帜。学院党总支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打造“初心”党员先锋服务团等特色品牌,师生党员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多项,营造了风清气正、追求卓越的政治生态和学术氛围。二是立德树人,筑牢思政主阵地。学院深耕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及思政“金课”,构建“一体多维”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注重红色校史资源(如恽代英等红色校友)的挖掘与融入,将课堂延伸至红色场馆、田间地头,在国家级、省级教学展示竞赛中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佳绩。三是师资强基,打造德才兼备队伍。学院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拥有包括省级创新人才、骨干教师、优秀思政课教师等在内的高水平教师群体,通过开放式课堂、交流研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四是科研赋能,厚植理论根基。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百余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出版多部专著教材,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标志性成果。五是实践育人,拓展育人场域。学院依托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如衡阳党史馆)、“初心”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六是文化浸润,传承红色基因。学院创新打造“音乐党史课”、“述往思来”红色文化工作室等载体,通过新媒体矩阵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六个维度的协同发力,形成了学院鲜明的辨识度和核心竞争力。
守正创新启新程: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马院标杆。
此次入选省级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院既往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契机。根据《通知》要求,建设期为三年(2025年7月至2028年7月)。面向未来,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此次立项为新的起点,严格对标《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和湖南省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矢志不渝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学院将坚持守正创新、内涵发展、特色提升: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与学科内涵。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强化学科支撑。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品牌塑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做优做强“初心”理论宣讲、“红色校史育人”、“音乐党史课”、“一体多维”大思政格局等特色品牌,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铸魂育人实效。三是优化师资队伍与社会服务。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服务地方发展、推动理论普及、参与区域共建共享中展现新作为。学院将以“双轮驱动”(教学与科研)、“三维融合”(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理论实践)为路径,汇聚全院合力,力争在三年建设期内,将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具有显著影响力、兼具鲜明师范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大的“衡师力量”。
2025年湖南省高校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名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