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25年2月20日,我院与数学与统计学院组织调研团队深入衡山县,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衡山皮影戏展开调研。活动由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牵头,旨在探索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现状与文化价值,并直面其传承过程中“后继无人”的核心问题。

皮影戏传承人介绍目前该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
文化守护: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多措并举
面对困境,衡山县文化艺术中心积极行动,多维度支持非遗传承。中心主任朱湘维表示:“衡山皮影戏的传承性、唯一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为此,中心通过三大举措助力保护:
1. 搭建传承平台:定期组织非遗进校园、社区展演活动,扩大皮影戏影响力;
2. 深化校地合作:与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调研,推动学术研究与技艺创新;
3. 扶持传承人:为代表性传承人解决传承补助经费,鼓励其收徒授艺。
调研期间,中心还安排团队成员与传承人深度交流,观摩皮影制作与表演。《赵匡胤》和《西游记》两场选段的精彩演出,让年轻学子直观感受到衡山皮影戏“以光塑影、以影叙情”的独特魅力。
未来展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探索
我院带队教师曹改平博士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靠情怀,需探索市场化路径。”调研团队建议,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发皮影戏文创产品,或通过短视频平台扩大传播,吸引年轻群体。朱湘维主任对此表示支持,计划年内启动“皮影戏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联合高校开设非遗选修课,为技艺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调研队员与非遗传承人、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衡山皮影戏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探索。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院教师深刻感受到了衡山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初心,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以青春之力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事业中,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曹改平,摄影:曹灿)